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63小说网 www.63xs.cc,最快更新奸人最新章节!

;到达和平山庄时候已经不早,特会办事的赵靓颖早就为徐清风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午餐,还找来山庄所有的中层以上管理人员陪同,以表示对徐清风的重视。

    当时对徐刚说他最近没空,但看在他那个小徒弟的面上,徐清风还是抽空做了一些必要的准备,比如简单地罗列了一下授课计划,按照他的计划,先讲书法,后讲美术,然后再简单地讲讲刺锈和雕塑,中间穿插讲授哲学和心理学,今天讲的是书法课的开场白——文字发展史。对那帮小丫头的培训,前几天就已经开始了,场地和设备都是现成的,现在不过是应徐清风的要求准备了一个块黑板,黑板上夹着一层厚厚的白纸,另外再给他准备一支大毛笔和一瓶墨水。

    徐清风从甲骨文开讲:“所谓的甲骨文,只是现代人的错误认识。实际上那时候的正式典籍不是刻在甲骨上的,三千至七千年前的古人重玉器不重金银,最珍贵的典籍可能刻在玉片上,次一点的刻在石片或烧制的泥板等材料代代相传,生不带来,死不许带去。只有占卜的时候才在甲骨上刻几个字放火里烧,往甲骨上刻字这样的粗活,都是给术师打下手的人干的,那些人没什么文化,所以许多字都刻错了,刻出来的字说多难看就有多难看,现在的都将错就错,所以也弄错许多。我们的祖先追求唯美,文字作为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不可能像甲骨上刻的那样歪歪扭扭的。”

    这番话完全颠覆了在座所有人的常识,大家不由窃窃私语起来,都觉得这个清风道长在信口胡诌。

    看出了大家眼中的质疑,徐清风瞪大眼睛接着说道:“你们不相信是不是?那我就给你们举两个例子吧!比如我们白云观就保留了一部远古时代传下来的价值连城的《圣典》,整部典籍用玉片雕刻,然后用金丝串成,共五五二十五支,上刻一千一百零七个字,是一部很原始的类似于五行学说的论着。传说是白云圣母尽毕生之力着就,是云城地区宗教信仰的源头,也是我们白云观的镇观之宝,从未对外展示过,连那些民俗、历史学家都不知道《圣典》的存在。但按照我的判断,最原始的《圣典》可能刻在最早的一尊圣母像身上或者别的地方,现有的《圣典》只是翻制品,刻制时间应该比较晚,因为每支玉片的材质和字的风格各不相同,前后可能拖了几百年都不止。另外,洪城的河神庙里有一套烧制的泥板,记载着洪河女神的言行,泥板的历史已经不可考,可能也是翻制品,但从文字上看,成文年代应该和我们白云观的《圣典》处于同一个时期。当然,那套泥板也从未对外展示过,非常可惜的是,那套泥板毁于前年的神殿大火,只留下一些碎片。除此之外,古代王朝的法典及重要历史事件铸在青铜之类的重器上,或者刻在巨石上,这就是所谓的‘钟鼎文’和‘石鼓文’。作为官方的正式记载,钟鼎文和石鼓文无论从字形上还是文字布局上都比所谓的‘甲骨文’漂亮得多。”

    说着徐清风拿毛笔在白纸上写了起来,将“甲骨文”和他接触到的文字进行对比,凭印象将他见过的洪城神庙的泥板碎片整个画了出来,另外还默写了许多篇钟鼎文。嘴里则继续说着:“文字的发展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已经很成熟,之前肯定经过了长期发展,如果采用在甲骨上刻字的办法来传承和发展,显然是不太可行的,这我们用脚趾头想想就能想明白。所以古代文字肯定有更方便、更正规的传承方式,我猜古人用的是泥板刻字,而且是没经过烧制的泥板,泥板这玩意,水一泡或者时间一长就没了,挖出来的时候只能见到一堆烂泥,这就是为什么考古发掘中只能见到丑得要命的甲骨而没有更漂亮的泥板。不信的话你们到那些考古博物馆看看,发掘现场有泥土没有?如果有跟当地不同的土质,搞不好就是烂掉了的泥板,那可是真正的国宝啊,可惜都被那些有眼不识泰山的考古学家们当烂泥扔掉了!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呵呵,仅供参考!”

    接下去徐清风从秦始皇的书同文讲到李斯的泰山石刻,从钟繇的盗墓搜寻运笔方法讲到王献之的写尽十八缸水,从宋徽宗的瘦金体讲到郑板桥,信手拈来娓娓动听。课讲得生动,举例的时候字写得更好,仿佛从一个神棍摇身一变成了大学教授。虽然他的话中有许多臆想和猜测的成份,但所有人还是被他深深地折服。尤其是坐在后面旁听的陈蕾,看着徐清风的目光越来越迷茫,心说徐清风正经的时候真是让人越看越喜欢。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